榴榴杂谈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榴榴杂谈 2023-10-01 07:24 出处:网络 作者:海子编辑:@榴榴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 


古香古色的老宅子,天井很有意境。当屋檐下开始落雨,坐在天井旁观看,雨水从天井“入”屋,涓涓细流似无数透明的珠帘,敲击在瓦片上,叮叮咚咚;再待大雨如注时,雨水湍湍直奔而下,又似小小的瀑布,高亢激昂;再待雨势减弱,乌云破晓,天井的潮气开始弥漫,瓦片变得晶莹,花草变得含情;再待一缕缕阳光从开放的天井斜射进来,散落在屋内的各个角落,一种大自然的清爽宜人,是让人不舍得走的。

天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,由屋顶四周或屋顶与围墙的坡面合围成的漏斗式敞顶空间。它式样丰富,变化多端,形状上,有方形的、矩形的、圆形的,敞口大小不一,位于正堂和门厅之间,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方寸天地,具有采光、排水、蓄水、通风、调温的重要作用。同时,它还寄托着屋主的美好期盼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从风水理论来看,阳光自天井泻入前堂,寓意财源广进,称为“洒金”;雨水经天井落入院中,寓意财从天降,称为“流银”。而从屋檐流下的雨水,古人认为是“天落水”。在传统风水学中,“水”又代表“财”,天井四面屋顶均向内倾斜,使四面雨水流入堂前,有“四水归堂”之意,象征着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,源源不断地流入家中,正所谓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。
再从建筑形式来看,天井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在南方地区是最为普遍的,在江淮一带,如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的古建筑中,屋顶围合后所形成的天井的,与房屋的高低、大小比例恰当,又是一处融合自然景观的半敞开空间,有“天人合一”的生态理念,是亲朋叙谈、交流情感的微花园。
徽派建筑中的天井
徽派建筑,以黛瓦、粉壁、白璧马头墙为表型特征,以砖雕、木雕、石雕为装饰特色,以高宅、深井、大厅为居家格局,其建筑设计又与自然景观相融,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。
又因为徽州人自古重商,多聚族而居,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,很少有向外开窗。屋内设置天井,不仅有充足的阳光、加快空气流通,更有聚财的讲究,也就造就了“高墙小井”且“有堂皆井”的建筑特色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徽州古建筑群
徽商大宅院,又名“西园”,位于歙县城内,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明末、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,按照“复原”的原则,后期“拼装而成”的。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、戏台、亭阁、花园、徽州三雕(石雕、木雕、砖雕)于一体,为组合式宅第群体,共有宅第26座、房屋数百间、天井36个、柱子1580根,可谓是一座民间的艺术博物馆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走进徽商大宅院,一进门,抬头可见的天井,下雨天会把雨水聚集进来,用一口大缸给接住,契合了风水学上“四水归堂”的说法,而且还是一个“晨沐朝霞、夜观星斗”的自然空间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徽商大宅院
西递古建筑群中的天井。西递村古建筑群,位于黟县东南部西递村境内,始建于公元11世纪。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,古建筑为木结构,住宅大多临水而建,保存有明、清古民居124幢、祠堂3幢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这里的古民居鳞次栉比、飞檐翘角、粉墙青瓦,均以内向方形、围绕一个长方天井的全院为基本单位,宅园中设正堂、厢房、书斋、卧室、花园等,还有书院、祠堂。
其中的天井,面积不大,一般位于正堂前,成长方形,以使阳光能漫射到屋内,即便足不出户,透过天井,仍可以将大自然融入屋内,是看日月星辰、风云变幻的自然景观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赣派建筑中的天井
赣派建筑,是汉族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,也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,建筑群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内。赣派建筑的布局较为简洁,朴实素雅,从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,青砖外露,青砖马头墙高耸,半掩半露的双坡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。
建筑形式上,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平面布局基本相同,“四水归堂”是常规设置,所不同的是赣派建筑的“井”略微大些,又都受风水文化的影响,也比较注重“天人合一”的山水观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赣派建筑代表性村落有安义古村、流坑古村、陂下古村、渼陂古村和河口古镇、上清古镇、驿前古镇等村镇。

其中赣派古建筑大夫第,位于安义古村,宅主叫黄秀文,生于清康熙庚寅年 (1710) 。黄秀文一世经商,终成为一代赣商巨贾,后回乡修建了这片宅院,光建造就花费了38年。
大夫第,高门大户,屋内雕刻细致繁杂。正中堂的门楣匾额上有“爽挹西岚”,四周均有浮雕或镂雕的装饰,整体门头的装饰就像一个“官帽”,其中最有特点的“四十八个天井”,包括有堂井、巷井、房井、场井、过道井等,营造了“四水归堂”“藏风聚气”的格局,是屋主对聚财发家、安享富贵的美好期冀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白族民居中的天井
白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、贵州等地,民居风格吸收了北方庭院式建筑与南方楼台式建筑的特点,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以“三坊一照壁,四合五天井”为建筑格局的院落式住宅,也是最基本、最普遍的形式。
“三坊一照壁”是由三间房子和一堵围墙组成的空间院落,是白族合院式民居中最核心、最基础的构成单元。“四合五天井”,则是由四间房 (即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之以一坊) 围在一起形成的一个院落。在每两间房子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 (共4个,又称漏角天井) ,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,共有五个天井。在样式上,有点像老北京的四合院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喜洲“三坊一照壁”民居照片(左)、透视图(右上)、平面图(右下)
云南大理的张家花园,位于大理镇七里桥观音塘北,2008年由当地着名建筑大师仿建而成,被评为梦幻白族民居,有彩云南观、海棠春雨、鹿鹤同春、西洋红院、瑞接三坊、四合惠风六院,也称为“六合同春”,大理称“鹿鹤同春”。
整个花园有白族民独特的照壁装饰,整个门楼的屋脊、墙脊、屋檐、门窗等无一不是精心雕刻人物、花卉、山水和鸟兽,组成双凤朝阳、二龙抢珠、百鸟朝凤等吉祥图案。
在张家花园里,有一个院子叫“四合惠风院”,正房坐北朝南,形成封闭式的格局,依据道家“负阴抱阳,背山面水”的风水学说,和“藏风聚气”的讲究。这里的“四合五天井”营造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,多由长辈老人居住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还有严家大院,位于西充县义兴镇蚕华山村,建于清咸丰初年,是一座白墙青瓦的古建筑,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了。
正门有“严家大院”四个大字。入内,穿过厅房进入正院,有严家大院最大的一个天井,四周环绕分布着正房、左右厢房、厅房。正房面阔五间,前有一米多宽的长长廊道。廊道两端有一个通道,分别连接大院两侧东西附院和四个小天井。每个小天井中间都种植有桂花树,四个小天井与中间的大天井呈对称分布,使整个严家大院呈“五朵梅花”布局。五个天井、五个宅院,可以院院相通,自成体系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奇特的陕州天井窑院
天井窑院又名地坑院,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,当地人又称为“地阴坑”“地窑”,是一个见树不见村,见村不见人的地下村落,也是中国最风情的窑洞,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。
地坑院,顾名思义,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5—7米深,长宽12—15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坑作为院子 (天井) ,并在坑的四周凿出窑洞,作为房间。而一座座窑洞院又连在一起,就形成了一个独具特的地坑院村庄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这一建筑群内部设计巧妙,每个院落每四个一组组合起来,甬道贯通,可以上下进出,包括居住窑、粮仓、牲口圈等,居住实现了冬暖夏凉、挡风隔音,且坚固耐用,是黄土高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
顺着光的指引向上看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天井”

 

目前,我国尚存不少的古建筑及古民居,像广西恭城郎山古民居、湖南宁远琵琶岗古民居、湖南永州周家大屋、湖南娄底曾国潘故居等等,里面各具特点的天井是古建筑的一大特色。它们不止是住宅里开辟的自然天地,更是主人的格调,是主人心中常驻的山水。


0

精彩评论